
「有一種溫暖在自自身」
2016-09-09
2015-2016
中四甲
黃浩致
我要說的故事前半部情節,像一齣粗製濫造的「七日鮮」電影--我對朋友真心,朋友卻暗地和我爭逐。簡單的說,我見識了朋友的因利忘義。最可恨的是,這不是虛構故事,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。
事情是這樣的。他和我自幼相識,大家就讀同一所學校。大部份時候我們彼此講得投機,自自然然成為莫逆朋友,至少我是如此的看。每當俊霖遇上功課難題,他便第一時間找上我問。我認為朋友間有義務互相幫助,所以我每次都用心教俊霖;遇上不知怎樣解說得清楚的問題,我會鑽研義理,反覆用不同的方法令俊霖明白,希望可以幫到他。
一個學期轉眼便過,考試臨近,大家都努力温習書本、筆記。俊霖向我提問數學的題型都很相近,也集中詢問其中兩個單元。我曾勸他不要忽略其他單元呢,他笑而不語。
今天,終於到了考試的最後一天。我和俊霖約定考試後一起吃炸雞,然後到球場打籃球慶祝。今年大家不同班,我們說好在學校操場等。正當我快步向俊霖走去,我看見一個路過的學長對他笑說:「你這次考試得到我給你的舊試卷,答題得心應手吧?」俊霖眉開眼笑地說:「是啊!請學長以後多多關照關照。」
「你有舊試卷?不曾聽你說過。」我好奇地問。
「哦……是的。我隨便把題目看過了,沒有甚麽值得一提呢!」俊霖輕輕地說。
我還未接上……
「全部題目都是你掌握得好的呢!」俊霖語調突轉誇張,幾近迎阿。奇怪的是他的目光不曾和我接觸過,眼睛也只向前方望着,完全不像和我交談。
「你可令人羨慕,科科通……」俊霖繼續自顧說話。
我心忖:他把事情隱瞞。
我愈聽俊霖說話,愈膩味,愈火。我為這段友情的付出,就像把一串串珍珠倒進滾滾長河裹,一去不返。我腦海不斷閃出「朋而不心,面朋也;友而不心,面友也」,交朋友不是要交心嗎?我視俊霖如知己,肝膽相照……不是有福同享的嗎?
晚飯時,我一言不發,心中鬱怨。爸媽也察覺到異樣,試着逗我說話,我於是把俊霖瞞騙我的事,連珠炮似的抖出來,爸媽在旁靜靜地聽。
「的確,遇上這種事,一刻憤怒是尋常。」媽媽安慰我說。
有了知音人,我的怒氣稍稍平定了。
「我就是蠢在無私的奉獻!但,媽媽,為何只『一刻憤怒是尋常』?我每想起這件事,就氣憤不平了。」我問。
「今天,你覺得一直付出的是你,別人負了你,所以你憤怒;更為自己以前的付出不值,這是你從自己的角度看自己--受傷的一個。但如果有謙卑的心,就能有開闊的胸襟,也就只會『一刻憤怒』。」
「謙卑是不誇大自己的價值。佛家有言:『謙虛的人無所求也無所失』。有些人混淆了「謙虛」和「自信心不足」,謙虛是知道自己的能力,同時也知道自己的不足而要學習;有了這個了解,就會胸襟開闊,待人有禮而留有餘地;把自己縮小一點看事物,自然有地方容納他人,便不覺別人都在負你了。」媽媽耐心地解釋。
「你看,古語有云『學然後知不足,教然後知困。知不足,然後能自反也;知困,然後能自強也。故曰:教學相長也』。你教俊霖,就是幫自己温習,遇到不懂的地方,就得慶幸不在考試中才知道。再者,教俊霖的時候,連你自己也不察覺,知識和個人成長都在無形中增長呢!」爸爸笑笑接着說。
爸媽的話使我想起教俊霖的過程:全程的投入,令我知道自己做事,能有堅定的決心;把俊霖教懂了,有種難以言表的成功感和自豪感。教人的過程令人怡悅,教明人的結果更使人陶然;當中,我也不曾覺得自己教人是件很了不起的事。為何發生今日的事,一下子我變得這麽計較煩燥呢?
我想,爸媽引領我用多角度看待人和事情。在這件事中,我學會了不以「被人負了的角色」去看自己,我不再執着,我不再憤怒。謙虛是一種境界,令人擁有「喜樂在於主觀的心,不在客觀的事」的胸襟。在以後的日子,我要好好運用爸爸所教,媽媽所授,做個快樂的人。